湖南新材料,底气何在 --构建多层次产业创新体系 集聚发展态势基本形成
湖南新材料,底气何在
--构建多层次产业创新体系 集聚发展态势基本形成
20余场专业论坛、20余位两院院士和顶级专家教授、展览面积5000平方米......12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南大学、长沙市人民政府、湖南航天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先进材料产业创新与发展大会将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预计200余家优质企业参展,20000多名来自全国新材料行业的专家、企业代表参会,共商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大计。
新材料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是高端制造业的关键基础,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湖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如何?取得哪些重要创新成果?未来如何规划?
新材料产业总量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培育一批优质企业、构建多层次的产业创新体系、打造一批重点新材料产品......“十三五”以来,湖南省大力推进先进储能材料、化工新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碳基材料、先进钢铁材料、建材与装配式建筑发展,加大关键材料补短板力度,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全力培育新材料国家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了由大到强、由低端到高端、由分散到集聚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格局,新材料产业总量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2020年,该省纳入统计的新材料企业完成全口径营业收入5438亿元,实现新材料增加值866亿元。其中,长沙已形成先进储能材料、新型合金材料两大优势产业,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约253.7亿元,同比增长约69%。
“长沙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增材制造材料等也迅速发展。长沙新材料产业作为长沙市七大千亿产业之一,在省会城市里总体规模已稳居第一方阵。”长沙市工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双恺说,为进一步推动长沙新材料产业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发展,搭建全国新材料产业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深化专家学者与企业家之间的学术研讨。
本次大会,围绕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聚焦卡脖子等国家重大亟需关切的重点领域,立足本土实际,找准位置、发挥优势,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三高四新”战略落实落地。“通过举办本次大会,力争推动更多新构想、新技术在我市交流落地,拓展新材料技术的应用空间、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周双恺认为。
小到手机、家电中的零件,大到轮船、飞机上的配件,新材料的应用领域无处不在,具备巨大的想象空间。湖南省新材料产业协会秘书长习小明介绍,湖南在新材料领域中,培育出了一批细分行业的冠军,部分新材料细分领域企业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地位。“比如,华菱集团在海工、工程机械、油气管线、核电等领域树立多个国内第一技术门槛;株硬集团是亚洲最大的硬质合金产业基地......”
新材料产业,在全省遍地开花,集聚发展态势基本形成。长株潭地区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形成了以先进储能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先进钢铁材料为主的产业集群,产值占全省40%左右;郴州市依托资源优势,形成了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集聚区;岳阳市依托化工产业优势,打造精细化工材料基地......现全省已形成10个以新材料产业为优势的特色园区(基地)。
“产业发展体系也日益完善。”习小明说,本届博览会将吸引20余名两院院士、顶级专家教授出席,同期将举办粉末制备与成形技术论坛、增材制造技术论坛、粉末冶金结构材料论坛、难熔金属与硬质合金论坛等20余场专业论坛,“论坛的举办对于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会还设置了粉末冶金材料、航天材料、综合展区三大展区,重点展示先进粉末冶金材料、先进航空航天材料、新型轻合金、新材料检验检测四大省内重点特色新材料领域,同时举办中国先进材料产业创新与发展大会、粉末冶金结构材料论坛、增材制造技术论坛等20余场专业论坛,研究探讨新材料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思路。
突破关键技术 创新成果推陈出新
全省新材料产业拥有188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新材料领域创建了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湖南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一直坚持以创新为驱动。
作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唯一在湘二级单位,湖南航天有限责任公司将新材料产业作为主业之一重点发展,“十三五”期间产业规模增长2倍,2020年达到24亿元,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我们推动新材料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制,在轻质高强镁合金、隐身材料、石墨烯重防腐涂料、磁性材料及其器件、高频挠性覆铜板等方面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应用,8种材料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攻克部分‘卡脖子’难题。”湖南航天科技委主任段东北说,该公司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30余件;拥有新材料产业创新平台12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省部级创新平台11个),“十三五”期间新材料领域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30余件。
通过协同合作打造新材料产业创新平台体系,湖南航天建成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湖南)区域中心、航天新材料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优势企业协同创新,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探索外部协同研发新模式,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新材料应用联合实验室,准备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设立长三角创新研究院。
“我们的新材料产业落地和新材料应用也颇有成效。”段东北表示,围绕武器装备、国家重大需求,湖南航天轻质镁合金合金材料承担了20余个国家高新型号装备的研制、批产任务。在石门县投产的磁性材料及器件产业基地和在宁乡投产的2万吨水性涂料产业园可快速形成20亿元产业规模,正在建设的镁合金材料及制品产业园,建成后产业规模快速提升到10亿元。
湖南航天将首次在中国先进材料产业创新与发展大会开展“航空航天材料专业论坛+展览”,组织湖南航天所属7家材料研发生产单位展示镁合金材料、金属粉末、铝碳化硅材料、隐身材料、特种防护涂料等在武器装备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邀请近40家行业领先的高校、企业参会、参展,从产学研用等多维度聚焦航空航天领域,推动新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
“总之,要将本届大会共同打造成新材料行业的新技术交流平台,新经验共享平台,新项目合作平台,新产业协同平台,新生态发展平台,产融对接新平台,友谊增进新平台。”段东北表示。
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和省级创新平台,不断推动我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不管是航空航天,还是深海、深地,我省在关键基础材料、稀有金属材料、战略性原材料等领域,都有自己的科技创新特色和优势。”说起湖南新材料产业的创新成果,习小明如数家珍。
习小明说,这离不开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新材料研发能力强劲的高校院所,及黄伯云、钟志华、钟掘等10余名两院院士和2万余名新材料研发从业人员。
发展产业链 建成国家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新材料是国家大力发展的八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也是我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湖南材料工业将坚持需求牵引、材料先行、产用结合,以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重大装备、重大工程需求为导向,以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及动力电池、碳基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建材与装配式建筑等7条新材料产业链为重点,组织实施先进材料提升工程,做大做优一批传统领域先进基础材料,重点突破一批关键领域重点材料,谋划布局一批前沿领域新材料,在先进钢铁材料、高性能硬质合金、轻合金、储能材料、高分子材料、炭炭复合材料、碳化硅纤维、电子陶瓷等领域形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研发及制造高地,建成国家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今年,湖南发布的22个产业集群(产业链)中,新材料占据5个,包括先进陶瓷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先进钢铁材料、碳基材料。今年组织实施的10大技术攻关项目中,新材料占据3个,包括高性能碳纤维、高端装备特种合金、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近年来,湖南航天积极对接湖南发展航天产业链,融入湖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快航天装备产业链发展、加快发展与航天装备匹配需要的新材料。“我们依托湖南导弹武器系统研究院,打造导弹武器系统产业链;巩固关键设备和重要器件优势地位,打造惯组等型号关键单机产业链;确立国内浮空器领域领军地位,打造临近空间与低空飞行器系统产业链。”段东北说,在探索新材料产业化发展新模式方面,湖南航天运用国内外先进商业模式创新经验,摸索出政府代建、融资租赁、产线租用、联合建线、委托经营等12种产业化发展新模式并灵活运用,其中政府代建、产线租用等模式在磁性材料、镁合金材料、金属粉末材料快速产业化方面已运用并取得实效。
虽然,湖南新材料多个细分领域形成了创新特色和竞争优势,满足和服务了深地深海深空、工程机械、交通运输、新一代信息等领域国家重大需求,新材料产业正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变,为新材料产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新材料质量性能、保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湖南将在轨道交通用高性能铝合金材料、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先进碳基复合材料、高性能石墨材料和石墨烯材料等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等细分领域强化布局,组织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础研究发展、创新主体增量提质、芙蓉人才行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生态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七大科技创新计划,争取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前沿颠覆性,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引育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持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三高四新”战略实施、现代化新湖南建设持续注入创新活力、强劲动能。
“博览会突出新材料‘产学研用’全链条互动,突出专家与企业的有效对接,突出行业领域的发展战略研究。”习小明透露,活动还将邀请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13家材料领域国家级成员学会参会,从国家层面对新材料产业各领域发展进行全面解读,为与会者搭建起了前瞻性、专业性、权威性的交流平台。
“我们也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紧紧围绕‘三高四新’发展战略重大项目需求,加强所需新材料科技创新,解决核心关键技术尤其是‘卡脖子’技术问题。”段东北举例,比如设立新一代隐身材料技术、海洋先进材料技术等工程中心,持续发挥优势产业细分领域“大步快跑”,构建“专精特新”竞争优势;加强国家级新材料测试平台(湖南)区域中心建设,加快发挥新材料检测特色服务优势。“还要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完)